close

今日店家:麗江南洋麵食館

 

所在位置:臺北市大安區雲和街51號

 

麗江是我自從大一以來一直吃到現在的好店,幾年來沒漲價,東西也還是維持一級棒。

 

麗江

 

藏身在小巷子裡,招牌也不是很顯眼,但每到中午總是很多人在排隊,店內也常常客滿,所以我通常選擇外帶。米線的特色是即使外帶了也還是會保持Q彈口感,普通麵可能外帶不會這麼好吃或是會糊在一起。

菜單的照片一時不知道跑哪裡去了,之後補上。

稍微介紹一下菜單:有分乾的跟湯的,分別有叉燒、哨子、咖哩雞跟粑肉,分別可以配上米線、巴巴絲、麵、河粉等。還有過橋米線、雞湯麵、昆明米線等主食,另外還有涼拌的小菜。夏天特別推薦雲南涼麵。

 

麗江

 

報導指出,米線是直接從緬甸進口的。雖然我的認知中米線應該是從雲南來的,但之後似乎傳到很多東南亞國家。

對於米線,交給維基百科介紹一下:

 

米線,是對一種雲南食品的特稱,其他地方產出的同樣食品有時稱作米粉,但做法不同;但有時候米線和米粉是不相同的,米線一般較粗,而米粉則較細。
米線用米製成,長條狀,截面為圓形,色潔白,有韌性,於開水中稍煮後撈出,放入肉湯中,一般拌入蔥花、醬油、鹽、味精、油辣、肉醬,趁熱吃。粉絲與其類似,但口感不同。
著名的米線當推過橋米線。過橋米線起源於雲南蒙自,有100多年的歷史。其特殊的地方在於肉湯和佐料:肉湯含有一層厚厚的雞油用於保溫。肉湯溫度接近滾燙,但雞油阻止了蒸汽的揮發,所以外觀看不出其滾燙來。吃的時候現把切得極薄的豬瘦肉片和打開的生鵪鶉蛋放入肉湯,用筷子稍微攪拌使生食充分燙熟。然後把米線撥入肉湯,加入上述的其他佐料拌勻食用。摘自維基百科

 

而巴巴絲又是什麼呢?找到另一個網站介紹如下:

 

巴巴絲屬雲南騰衝一帶的餐點,當地多將其作為早餐食用。巴巴絲由白米做成類似麵線粗細,但和米線又不相同,前者型扁寬、後者圓頭。好吃的巴巴絲要具彈性,湯頭也用大骨熬煮過。摘自網站

 

就我的認知來說,如果把它們切成一段一段,就會發現:巴巴絲是長方形,米線則是圓柱狀。而在口感上則一樣都具有彈性。

 

麗江

 

↑紹子乾米線NT70。我一直以為米線是黃色的。去了雲南之後,才發現過橋米線都是白的,我會以為是黃的是因為紹子醬的顏色。米線的口感真的很棒,尤其適合我這種時常覺得普通麵不夠Q的人,配上醬料爽快的紹子醬,色香味俱全。紹子配料包含蛋、香菇、肉末、豆芽菜等,口味微辣。每次吃米線總讓我想起在雲南吃過橋米線的日子。

 

麗江

 

↑另外介紹叉燒乾河粉NT70。我比較愛吃乾的,因為醬料充足、口味重,湯的通常味道會稍淡。

對於男生來說這樣的份量有點少,可以加NT10加大,或配上甜點NT10,或是加小菜NT30-100不等。

 

麗江  

 

↑把河粉拌一拌之後醬汁與河粉均勻混合,口感一級棒的河粉配上香噴噴的醬料,讓人想一碗接一碗。

 

另外餐點如昆明米線NT70,口感微酸很開胃;

特製涼麵NT70的酸辣口感在夏天吃起來非常痛快;

咖哩雞麵NT70的雞肉不澀而又煮得軟爛,入口即化;

小菜涼拌皮蛋搭配番茄NT30,特殊的組合卻不突兀,讓人回味無窮;

小菜滷大腸NT50口味偏重,適合配主餐一起食用。

至於過橋米線,在雲南吃了許多,反而在麗江還沒吃到過,下次要來嘗試一下。

特別一提,麗江煮麵的老闆娘記憶力超級強,凡是要外帶都不用寫單子,直接告訴他要帶什麼,無論是加大、不加蔥、不加香菜、巴巴絲還是米線還是河粉還是麵......他都記得一清二楚,太厲害了!

 

最後附上過橋米線的相關介紹:

 

過橋米線具體始於何年代已無法考證。比較統一的說法是,過橋米線源於滇南的蒙自,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。當年一書生為求功名寒窯苦讀,賢惠的妻子為了讓丈夫能在寒冬吃上又有營養又能祛寒的食物,想到了容易製作的米線。用一大砂鍋單獨盛裝雞湯或豬骨頭湯,米線及其它配料另裝在其它容器中。吃的時候,將二者混合,就成為一碗熱氣騰騰營養豐富的米線。這樣的分裝有兩個好處:

1.湯料表面形成的油膜阻斷了熱氣,起到了保溫的效果;

2.湯料和主食分裝可以避免長時間不吃,主食被泡爛的情況。

這位賢妻的發明不僅讓她的相公無後顧之憂,發奮苦讀,最終金榜題名,更為後人留下一道傳統美食。

它的名稱由來有多種說法:

說法一:妻子為丈夫送米線時要過一座橋,因此當丈夫問妻子這種新奇的吃法叫什麼名字時,妻子臨時杜撰為「過橋米線」。

說法二:來自於米線的吃法。由於要把新鮮米線從一個碗挑到另一個裝滿湯料的碗內,其過程類似一橋飛渡兩碗間,因此謂之為「過橋米線」。

說法三:妻子在過橋給丈夫送飯時摔了一跤,其籃子裡帶的熱肉湯不慎潑入碗中的生肉裡。後來打開一看發現肉已經燙熟,而且味道鮮美。因起源於過橋摔一跤,於是這種吃法的米線便得名為過橋米線。

說法四:一次妻子給丈夫送飯,在橋上不小心摔了跤,米線裡的湯都灑出去了,於是妻子就在河裡舀了點水,加了進去。丈夫吃完發現味道不對,就問妻子這是什麼米線。妻子一緊張就胡編個名字,說是過橋米線。摘自維基百科

 

雖然眾說紛紜,但都非常有趣。在雲南吃米線時,店內牆上所看到的故事裡,也是一對夫妻,故事大抵與上述類似。吃米線時想到這樣的故事,也是增添一種趣味。

arrow
arrow

    yunyun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